胰臟炎是一種以腹部疼痛為表現的疾病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中醫治療分急性期、慢性期不同階段;此症病機主要是肝脾不和、氣滯血瘀、濕熱內蘊、中焦閉阻等,治療可配合清熱化濕、理氣降逆為主。
李明哲醫師表示,一般來說,急性的疼痛劇烈可能伴隨發燒,所以比較不會延誤治療,而慢性胰臟炎由於症狀反覆,時好時壞,很容易被人忽略,延誤病症治療。
由於急性階段比較嚴重,一般採取水煎藥治療,藥方可取蒲公英、白芍、柴胡、黃芩、法半夏、枳殼、木香、大黃、甘草、玄明粉。若有發熱加銀花、連翹等清熱退燒,有嘔吐者,可加竹茹止嘔。黃疸者,可加茵陳、炒山梔退濕熱黃疸。而腹痛明顯者,可加延胡索、川楝子理氣止痛。
慢性胰臟炎患者藥方可用生薏仁、柴胡、白芍、香附、三稜、莪朮、枳實、大黃、芒硝;膽固醇過高者,可加入山楂、丹參,消脂活血化瘀;飲酒過度者可加入白茅根、車錢子,利濕解酒毒。
中醫對於胰臟炎可歸屬於在「結胸症」、「脘痛」(腹痛)等範疇。患者常見症狀為劇烈腹痛,有時會傳到後背部,伴隨噁心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甚至是發燒畏寒等。由於胰臟的位置在胃的後面,所以胰臟炎引起的腹痛,有時會牽連到後背部,而且正躺頭向上的姿勢由於胃的重量壓迫到胰臟,此時疼痛會更加劇烈,反而在屈膝彎腰時痛較緩解,原因是屈膝彎腰時胰臟壓力減輕。
李醫師表示,胰臟炎的腹痛還有另一個特性,就是在吃油膩的東西過後約15至30分,容易引發,不過許多胃潰瘍的患者也有這現象,並不容易分別。簡單來說,有酗酒習慣或是有膽囊、膽道結石問題,吃飯後出現肚臍上方或是左上腹部疼痛,而且會牽連到後背部,就要懷疑有胰臟炎問題。
作者: 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 – 2014年1月7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